广州点燃设计讲述中国工业设计发展史

* 来源: * 作者: admin * 发表时间: 2020-05-21 14:07:19 * 浏览: 332

新中国成立之初,此阶段工业设计处于表面浅层理解的探索与模仿阶段,并且有着浓重时代感。

B1.png

 

七八十年代:偏重产品基本功能。

  这个时期的工业产品,只生产人们生活、生产的基本必需产品,并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成本。 
  人类爱美的天性是抑制不住的,在上海轻工产品中,具有浪漫的、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装饰设计和美化风格在设计中不断闪现。70年代初,为了进一步改善日用器皿产品花式品种单一的局面,开拓市场,著名中国画家黄幻吾、唐云下工厂作设计,1971年张雪父、钱震之等设计师再一次大规模进行设计,并以创新的中国画花鸟替代由工匠绘制的传统吉祥纹样,用搪瓷工艺装饰在脸盆、热水瓶等产品的外观,使之成为畅销全国的产品。这一时期,包括搪瓷脸盆、热水瓶、玻璃制品在内的日用器皿产品成为上海设计的强项。 

  同样,此时江西景德镇的日用陶瓷产品也因为充满浓郁的中国装饰风格而备受国际市场的欢迎,产品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平均每件瓷器创汇3.5美分。以青花玲珑工艺设计制作的整套咖啡具荣获“德国莱比锡国际产品交易会”金奖,其他获得省部级的奖项不计其数。 

  80年代上海的著名产品设计开始趋于理性化。华生电扇对其经典产品44公分电扇,在产品外观上作了一次全面设计,形成三个产品系列,成为全国同行模仿的对象;海鸥系列照相机产品经过多轮设计已趋成熟,其4B型双镜头反光相机被誉为中国老百姓最熟悉的“全民相机”,累计生产1272977台,并成为日后中国所有同类相机的设计母本。稍后诞生的DF-1型单反相机在前4年便生产了4万台,并催生了“熊猫、孔雀、珠江、长城”等近10种同类产品。

B1.png

九十年代: 初步对工业设计有专业的理解。

  

  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工业设计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中国设计师对工业设计认识的加深,以及对设计在市场竞争作用的认识的加深,一些上海、北京等地的国内著名企业纷纷聘请设计师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升级换代设计,并将自己的品牌进行梳理。 

  这一时期的设计特点是:强调学习西方,凸显产品技术特性的“高技派”风格,并以“人机工学”作为设计思考的重点。洗衣机、电冰箱、空调为代表的新型家电的诞生,为这种设计思想提供了很好的载体。上海金星电视机厂邀请著名设计师傅月明设计了28英寸彩色电视机,并命名为“金星———金王子”,成为该厂高端品牌和拳头产品,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与此同时中国南方深圳崛起了一批小型的民营设计公司,服务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产品与品牌形象设计,中国第一辆自主品牌的家用轿车“小福星”样本就诞生在深圳,“太阳神”口服营养液品牌形象设计以其统一、规范和现代风格成为上世纪90年代品牌设计的典范,至上世纪90年代末这些公司及集聚深圳的全国设计师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专业公司和人才。 

 B1.png